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

百喻經~ 93、老母捉熊喻

    昔有一老母在樹下臥熊欲來搏。爾時老母繞樹走避。熊尋后逐一手抱樹欲捉老母。老母得急即時合樹捺熊兩手。熊不得動更有異人來至其所。老母語言。汝共我捉殺分其肉。時彼人者信老母語。即時共捉既捉之已老母即便舍熊而走。其人后為熊所困。如是愚人為世所笑。凡夫之人亦復如是。作諸異論既不善好。文辭繁重多有諸病。竟不成訖便舍終亡。后人捉之欲為解釋。不達其意。反為其困。如彼愚人代他捉熊反自被害。
譯:
    從前有一位老婆婆,躺在大樹下休息,突然一頭熊要來抓她,老婆婆只有繞著樹來躲避熊。熊在她身后追趕,又用一只爪子抱住樹,想要逮住老婆婆。 老婆婆急中生智,趕緊用手拽住那熊伸過來的爪子,還把從樹另一邊伸過來的爪子一齊按住,使這熊再也動不了。 這時恰巧另外來了一個人,老婆婆喊住他,告訴他說:“咱們倆一齊來逮住這頭熊,殺掉它共同分這熊的肉。” 這來的人相信老婆婆的話,上前來幫助捉熊。他上前幫忙把熊按住,老婆婆就乘機溜走了。這人便被熊困住,不能脫身。 像這樣的蠢人,當然被人們所譏笑。
喻:
    世間凡夫,也是這樣。有些人好作奇談怪論,內容既不完善,文字又晦澀繁瑣,帶有很多毛病,自己不能很好完成,草草了事,就扔下來離開人世了。如果后人得到,想加以解說,由于不能明了它的意思和背景,反而被它困住。這樣的文稿正如那個蠢人代人捉熊,反而被熊困住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