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有婆羅門師。欲作大會語弟子言。我須瓦器以供會用。汝可為我雇借瓦師詣市覓之。時彼弟子往瓦師家。時有一人。驢負瓦器至市欲賣。須臾之間驢盡破之。還來家中啼哭懊惱。弟子見已而問之言。何以悲嘆懊惱如是。其人答言。我為方便勤苦積年始得成器。詣市欲賣。此弊惡驢。須臾之頃盡破我器。是故懊惱。爾時弟子見聞是已歡喜而言。此驢乃是佳物。久時所作須臾能破。我今當買此驢。瓦師歡喜即便賣與。乘來歸家。師問之言。汝何以不得瓦師將來。用是驢為。弟子答言。此驢勝于瓦師。瓦師久時所作瓦器少時能破。時師語言。汝大愚癡無有智慧。此驢今者適可能破。假使百年不能成一。世間之人亦復如是。雖千百年受人供養都無報償。常為損害。終不為益。背恩之人亦復如是
譯:
從前婆羅門教,要舉行一個盛大的集會需要很多的碗碟盆盤,他們的教主就叫徒弟到市上去雇請一個窯工來造。徒弟奉命就到市上去找。在路上,他碰到一個窯工,正趕著一頭驢子,驢背上負了很多的窯器,運到市上去出售。那驢子忽然失了一腳,身子一歪,把它背上所負的窯器都落在地上打碎了。這個窯工就哭哭啼啼,懊惱得不得了,徒弟見了覺得很奇怪,就問那個窯工說:“你為什么哭得這樣悲傷呢? ”窯工回答說:“我怎能不哭呢?這些窯器,我整整花了一年功夫才作成,今天原想運到市上去換錢的,卻不料這頭壞驢子,頃刻之間都給我打碎了,你想我懊惱不懊惱?”這個徒弟聽了,心里卻很歡喜,他想:“這頭驢子很好,窯工要作上一年,它只要轉瞬之間就能毀壞了”于是,他就對窯工商量要買這頭驢子。窯工正是求之不得,立刻把驢賣給他。這個徒弟就騎著驢子回來,見了教主,教主問他:“為什么不把窯工找來卻買來了一頭驢子?”那徒弟回答說:“這驢子的本領比窯工大得多。那窯工一年所作成的窯器,它只把身子一歪就毀得干干凈凈了。”教主連連搖頭,對徒弟說:“你真是笨人,一點知識也沒有。這驢子能在頃刻之間打破窯器,但它卻一百年也作不成一個窯器呀!”
喻:
世上有很多人,受人供養很久,不但沒有報償,且常作損害的事,這種背恩忘義的人,和他親近,和他在一起,是有損無益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