譬如估客游行商賈。會于路中而駝卒死。駝上所載多有珍寶。細軟上[疊*毛]種種雜物。駝既死已即剝其皮。商主舍行坐二弟子而語之言。好看駝皮莫使濕爛。其后天雨二人頑嚚盡以好[疊*毛]覆此皮。上[疊*毛]盡爛壞皮[疊*毛]之價理自懸殊。以愚癡故以[疊*毛]覆皮。世間之人亦復如是。其不殺者喻于白[疊*毛]。其駝皮者即喻財貨。天雨濕爛喻于放逸敗壞善行。不殺戒者即佛法身最上妙因。然不能修。但以財貨造諸塔廟供養眾僧。舍根取末不求其本。漂浪五道莫能自出。是故行者應當精心持不殺戒
譯:
從前有一個商人,帶了兩個學徒,牽了一頭駱駝出外去作生意,把那些珍貴的綢緞和上等的氈毯一類的商品都載在駱駝背上,在路上那頭駱駝死了,這個商人,剝下駱駝的皮,自己先走了,留下兩個學徒在那里看守。臨走時對兩個學徒說:“你們要好好看守這些貨物。這張駱駝皮也不要使它潮濕。”商人走後不久,天就下雨了,兩個學徒怕駱駝皮被雨打濕,就連忙拿那些綢緞和氈毯去覆蓋。這樣,比駱駝皮價值高到很多倍的綢緞和氈毯都給爛掉了。
喻:
學佛法的人,不去嚴持凈戒,修定開慧,僅作造塔供僧等的財施功德,這是舍本取末的行動,是不能出離生死證到道果的。所以應當先精嚴地護持戒律,再修財施等善行,如兩個學徒應當先護本來貴重的綢氈等貨,再護駱駝皮才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