譬如有人。因其饑故食七枚煎餅。食六枚半已便得飽滿。其人恚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。我今飽足由此半餅。然前六餅唐自捐棄。設知半餅能充足者應先食之。世間之人亦復如是。從本以來常無有樂。然其癡倒橫生樂想。如彼癡人于半番餅生于飽想。世人無知以富貴為樂。夫富貴者求時甚苦。既獲得已守護亦苦。后還失之憂念復苦。于三時中都無有樂。猶如衣食遮故名樂。于辛苦中橫生樂想。諸佛說言。三界無安。皆是大苦。凡夫倒惑。橫生樂想
譯:
有一個人,肚子餓了,到餅店去買煎餅吃。他一連吃了六個,覺得還是不飽,就再買第七個吃,剛吃了半個,就覺得很飽了。這時候,他心中很懊悔,用手打著自己的嘴巴說道:“我是這樣的愚癡不知節約,如果早知道後頭的半個煎餅能吃飽,那麼我只要買這半個煎餅就是了,前頭的六個煎餅不是多吃了嗎?”
喻:
修行的人,艱苦修學經歷多時,才能貫通言證,不經多時的苦修,但羨一時的悟證,正同那人吃餅的癡想,是不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