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外國節法慶之日。一切婦女盡持優缽羅華以為鬘飾。有一貧人。其婦語言。爾若能得優缽羅華來用與我。為爾作妻。若不能得我舍爾去。其夫先來常善能作鴛鴦之鳴。即入王池作鴛鴦鳴偷優缽羅華。時守池者而作是問。池中者誰。而此貧人失口答言。我是鴛鴦。守者捉得將詣王所。而于中道復更和聲作鴛鴦鳴。守池者言。爾先不作今作何益。世間愚人亦復如是。終身殘害作眾惡業。不習心行使令調善。臨命終時方言。今我欲得修善。獄卒將去付閻羅王。雖欲修善亦無所及已。如彼愚人欲到王所作鴛鴦鳴。
譯:
從前一個外國節日,有一種風俗,凡是婦女,在這天都要頭上戴優缽羅花做裝飾。有一個窮人,他的妻子對他說:“如果你能弄到優缽羅花給我戴,我就做你的老婆,否則,我就離開你”。這個窮人平常會仿鴛鴦的叫聲,他就鉆到王宮花園的池子里,做鴛鴦叫的聲音,想乘機偷到優缽羅花。
這時看管池子的人覺得有動靜,就問:“池子里是誰?”這個窮人不覺失口,說:“我是鴛鴦。”看管池子的人把他抓住,要把他送到國王那里,在半路上他跟一些鴛鴦一唱一和地叫起來。看管池子的人說:“你先前不這樣叫,現在叫有什么用!”
喻:
世間的蠢人也是如此,一輩子殺害生命,造各種惡業,不修心行使它協調向善。直到臨死的時候,才說:“我現在要做好事。”鬼卒還是把他帶到閻羅王那里,就是要做好事,也來不及了,正像那個蠢人在將要送到國王那里時才做鴛鴦叫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