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

百喻經~ 1、愚人食鹽喻

    昔有愚人,至于他家,主人與食,嫌淡無味。主人聞已,更為益鹽。

    既得鹽美,便自念言:“所以美者,緣有鹽故。少有尚爾,況復多也?”

    愚人無智,便空食鹽。食已口爽,返為其患。

    譬彼外道,聞節飲食可以得道,即便斷食。或經七日,或十五日,徒自困餓,無益于道。

    如彼愚人,以鹽美故,而空食之,至令口爽,此亦復爾。

譯:
    從前有一個笨人,到朋友家里去作客,主人留他吃飯,他嫌菜沒有味道,主人就在菜中加了一些鹽,他吃起來味道就覺得很好了。笨人心里想:“菜的味道好是從鹽中得來,鹽雖不多就已經這樣好吃,那么多吃些,味道一定格外好了。”這樣想了以后,笨人就向主人索取了一杯鹽,一口吞進嘴里去,不料咸得要命,就急忙把鹽從嘴里吐出來。

喻:
    修行人適當地節制飲食,少欲知足,是對于身體和修行都有好處的;但一般外道宣傳,矯枉過正,索性提唱不進食,認為這樣就可以得道,因此有斷食七天或十五天的,結果影響身體,困餓而死,對修行卻一點兒沒有益處,這是錯誤的。那種作法和笨人吃鹽一樣,是可笑而愚蠢的舉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