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去有人,癡無智慧,饑渴須水,見熱時焰,謂為是水,即便逐走,至新頭河。既至河所,對視不飲。
旁人語言:“汝患渴逐水,今至水所,何故不飲?”
愚人答言:“若可飲盡,我當飲之。此水極多,俱不可盡,是故不飲。”
爾時眾人聞其此語,皆大嗤笑。
譬如外道,僻取于理,以己不能具持佛戒,遂便不受,致使將來無得道分,流轉生死。若彼愚人見水不飲,為人所笑,亦復如是。
譯:
過去有這樣的一個人,在路上走得非常口渴,很想弄些水來,以解除這個苦痛,看到遠處熱霧,當作是水,可是走過去一看,卻又不是。后來東找西尋,終于給他找到一條河流,河水滔滔不絕地流著,而且很是清潔;然而,這個人卻只是呆望著,并不下去喝水。別人看見很奇怪,問道:“你口渴找水喝,現在找到了,為什么又不喝呢?”這人的回答非常奇特,他說:“你喝得完這么多的水嗎?要是喝得完我早就去喝了。既知喝不完,所以我不去喝了。”大家聽了,都笑他。
喻:
有些人強詞奪理地堅持著怪僻的見解,不近情理,以為佛教戒律很廣泛嚴格,一時不能全部受持,就索性舍棄不受,仍舊流轉生死,終沒有得道的希望,那是很可憐也是很可笑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