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2日 星期日

百喻經~ 56、索無物喻

    昔有二人道中共行。見有一人將胡麻車在險路中不能得前。時將車者語彼二人。佐我推車出此險路。二人答言與我何物。將車者言。無物與汝。時此二人即佐推車至于平地。語將車人言與我物來。答言無物。又復語言。與我無物。二人之中其一人者含笑而言。彼不肯與何足為愁。其人答言。與我無物必應有無物。其一人言無物者二字共合是為假名。世俗凡夫若無物者便生無所有處。第二人言無物者即是無相無愿無作。
譯:
    有兩個人一同行走在一條險路上,碰到一個拉車的人停在路邊,車上載滿了胡麻,拉車的人向走過的兩個人求助,希望他們能幫幫忙,把車子推過這段險路。
    兩個路人問:“你給什么報酬?”
    拉車的說:“無物給你。”
    于是兩個路人幫忙把車拉到平坦的地方,然后向拉車的人索要報酬。拉車的人說:“我剛才不是已經跟你們說‘無物’了嗎?”
    兩個路人卻說:“那就把‘無物’給我吧。”此時,其中一個路人說:“既然他不給,就算了。”另外一個人說:“不行,他說了把‘無物’給我們的,就一定要把‘無物’拿來。”
    另外一個路人解釋說:“剛才他說的‘無物’二字是個假名而已,實際就是沒有,怎么可能拿出一個‘無物’呢?”
喻:
    凡夫執著一個“無物”的境界,這又是一個執著,會使住到“無所有處”。對于不執著于“無物”的人來說,無物即是無相、無愿、無作。(無相不是可見可取的,是相中求實不可得,無愿是心離愿求之念,無有一個可取的無愿實境,無作是心離造作之念,沒有一個無作實境可取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