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有一女人。極患眼痛。有知識女人問言。汝眼痛耶。答言眼痛。彼女復言有眼必痛。我雖未痛并欲挑眼恐其后痛。傍人語言眼若在者或痛不痛。眼若無者終身長痛。凡愚之人亦復如是。聞富貴者衰患之本。畏不布施恐后得報。財物殷溢重受苦惱。有人語言汝若施者或苦或樂。若不施者貧窮大苦。如彼女人不忍近痛便欲去眼乃為長痛。
譯:
從前有一個女人,眼痛得很厲害。有一個相識的女人問她:“你的眼睛疼嗎?” 患者回答:“疼呀!”那女人又說:“有眼就一定要疼的。我現在雖然沒有疼,但我想把眼睛挖掉,免得它將來疼。”旁邊的人告訴她: “若是眼睛在,有時會疼,有時不疼如果沒有眼睛,那就一輩子會疼的。”
喻:
蠢人也是這樣。聽說富貴是衰敗和患難的根源,擔憂如果不作布施,怕后來受到貧窮的苦報;如果作布施呢,后來財物豐裕發起財來,又會重新感受到苦惱。有人對他說:“你如果作布施,后來或許受苦惱,或許是安樂。倘如果不作布施.必然會落得受貧受苦。”這就跟那個女人不肯忍受一時的疼痛,想要挖去雙眼,就會變成長期疼痛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