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有一婦荒淫無度。欲情既盛嫉惡其夫。每思方策規欲殘害。種種設計不得其便。會值其夫。聘使鄰國。婦密為計造毒藥丸。欲用害夫。詐語夫言。爾今遠使慮有乏短。今我造作五百歡喜丸。用為資糧以送于爾。爾若出國至他境界。饑困之時乃可取食。夫用其言。至他界已未及食之。于夜闇中止宿林間畏懼惡獸上樹避之。其歡喜丸忘置樹下。即以其夜值五百偷賊。盜彼國王五百疋馬并及寶物來止樹下。由其逃突盡皆饑渴。于其樹下見歡喜丸諸賊取已各食一丸。藥毒氣盛五百群賊一時俱死。時樹上人至天明已見此群賊死在樹下。詐以刀箭斫射死尸。收其鞍馬并及財寶驅向彼國。時彼國王多將人眾案跡來逐。會于中路值于彼王。彼王問言。爾是何人何處得馬。其人答言。我是某國人而于道路值此群賊共相斫射。五百群賊今皆一處死在樹下。由是之故我得此馬及以珍寶來投王國。若不見信可遣往看賊之瘡痍殺害處所。王時即遣親信往看果如其言。王時欣然嘆未曾有。既還國已厚加爵賞。大賜珍寶封以聚落。彼王舊臣咸生嫉妒而白王言。彼是遠人未可服信。如何卒爾寵遇過厚。至于爵賞逾越舊臣。遠人聞已而作是言。誰有勇健能共我試。請于平原校其技能。舊人愕然無敢敵者。后時彼國大曠野中有惡師子。截道殺人斷絕王路。時彼舊臣詳共議之。彼遠人者自謂勇健無能敵者。今復若能殺彼師子為國除害真為奇特。作是議已便白于王。王聞是已給賜刀杖尋即遣之。爾時遠人既受敕已堅強其意向師子所。師子見之奮激鳴吼騰躍而前。遠人驚怖即便上樹。師子張口仰頭向樹。其人怖急失所捉刀。值師子口師子尋死。爾時遠人歡喜踴躍。來白于王。王倍寵遇。時彼國人卒爾敬服咸皆贊嘆。其婦人歡喜丸者喻不凈施。王遣使者喻善知識。至他國者喻于諸天。殺群賊者喻得須陀洹強斷五欲并諸煩惱。遇彼國王者喻遭值賢圣。國舊人等生嫉妒者。喻諸外道見有智者能斷煩惱及以五欲。便生誹謗言無此事。遠人激厲而言舊臣無能與我共為敵者。喻于外道無敢抗沖。殺師子者喻破魔既斷煩惱又伏惡魔。便得無著道果封賞。每常怖怯者喻能以弱而制于強。其于初時雖無凈心。然彼其施遇善知識便獲勝報。不凈之施猶尚如此。況復善心歡喜布施。是故應當于福田所勤心修施。
譯:
從前有一個婦人,性情淫蕩,情欲旺盛,很討厭自己的丈夫,常常想辦法要把他害死。設了很多計策,總沒得到機會。
恰好她丈夫奉命出使到鄰國去,她秘密想了一個毒計,用酥、面、蜜、姜等糝雜一些毒藥調和制成一種面團,想用它來毒死丈夫。她假意告訴丈夫說:“你現在要去很遠的地方,怕你路上缺少吃的,我特意做了五百個歡喜丸,給你作干糧。你要是出國到了人家地界里,沒有吃的時候,可以拿出來吃。”
丈夫聽了她的話,到了外國地面,還沒來得及吃,已經是夜里,只好住宿在一個樹林里。因為害怕猛獸的傷害,他爬到一棵樹上躲起來。
他把歡喜丸忘在樹下,恰好這天夜里有五百個盜賊偷了國王五百匹馬和一些珍寶,來到樹下。他們此時又渴又餓。看到樹下有歡喜丸,這些賊就拿著,每人吃了一丸。藥力極強,不一會五百個賊一下子都死去。
到了天亮,樹上的人看見這一群盜賊全都死在樹下,便把死尸一個一個用刀斫箭射,假做成戰死的樣子,然后趕著盜賊們偷來的馬,馱著財寶,往城里走去。
這時國王帶著許多人馬,跟蹤追來,他在半路上正好遇著了國王。
國王問他:“你是什么人?從哪里得到這些馬匹?”
他回答說:“我是某國人,在路上遇到這些盜賊,我和他們斫殺射擊,現在那五百個盜賊已經被我全都殺死在前面樹林里,我因此奪得這些馬匹、珍寶,正打算送到您那里去。如果大王不相信,可以派人去看看盜賊身上的傷。”
國王派了親信前去查看,果然像他所說的一樣。國王非常高興,驚嘆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。回到城里,封給他爵位,還重重地賞給他一些珍寶,分給他領土田地。
國王的舊臣們心里很嫉妒,對國王說:“他是一個遠處來的人,不可深信。大王怎么一下子就這樣寵愛他?封官賞賜,超越了一些老臣。”
這人聽了此話,就說:“你們誰有勇氣和武藝,敢和我到郊外去比試比試?”這些舊臣聽了十分驚慌,沒有誰敢和他比試。
后來這國的荒野地方,有一頭兇惡的獅子,攔路傷人,把交通都斷絕了。舊臣們就一起議論:“那個遠處來的人,自稱自己是多么勇敢,武藝高強,世無敵手,要是能殺死這頭獅子,為國為民除一大害,那就真正了不起了。”
他們商量定了,就去告訴國王。
國王聽了這些舊臣們的話,遂即賜給這人刀杖等武器,派他去殺死獅子。
他奉到國王的命令,鼓起勇氣,來到獅子經常出沒的地方。獅子看見有人來,大發威風,大叫大跳地跑來,把他嚇得不得了,趕緊爬到樹上。獅子仰著頭、張著嘴望著他。他驚慌失措,手里提的那把刀子不覺失手掉落,恰恰掉到獅子張著的嘴里。獅子立刻死了。
這人高興得不得了,連蹦帶跳去報告國王。國王對他更加寵愛優待。 那個國里的人全都對他十分敬佩,沒有不夸獎他的。
喻:
這段故事里,那婦人做的歡喜丸,比喻各種以妄心行布施的“不敬施”;王遣其夫作使者,比喻善知識;聘使鄰國,比喻上生諸天;殺死盜賊,比喻善知識得到聲聞乘須陀洹初果,堅持斷除五欲及諸煩惱;中路遇見國王,比喻得遇圣賢;舊臣郁生嫉妒心,比喻外教修道人見到智者能斷五欲及諸煩惱,便生誹謗,說無此事;遠來的人激昂慷慨地說舊臣沒有一個敢與我比試,比喻外教修道人不敢與已見道的初果人相抗衡;遠人使獅子致死,比喻破了惡魔;既斷除了煩惱,又降伏惡魔,比喻得到無礙菩提涅槃(無著道果)這樣的寵遇和封賞;平常畏懼怯懦,比喻以弱制強,以靜制動。
盡管初時不是出于清凈心行布施,但由于它是施給了善知識,便得到了各種殊勝的果報。不凈施的果報尚且如此殊勝,何況以善心、歡喜心去行布施呢?所以應當對于能種福田的對象(包括父母師長、三乘賢圣、貧窮困苦之人等)勤心修行布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