昔摩羅國有一剎利。得病極重。必知定死。誡敕二子。我死之后善分財物。二子隨教于其死后分作二分。兄言弟分不平。爾時有一愚老人言教汝分物使得平等。現所有物破作二分。云何破之。所謂衣裳中割作二分盤瓶亦復中破作二分。所有盆瓨亦破作二分。錢亦破作二分。如是一切所有財物盡皆破之而作二分。如是分物人所嗤笑。如諸外道偏修分別論。論門有四種有決定答論門。譬如人一切有皆死此是決定答論門。死者必有生是應分別答。愛盡者無生。有愛必有生。是名分別答論門。有問人為最勝不。應反問言。汝問三惡道為問諸天。若問三惡道人實為最勝。若問于諸天人必為不如。如是等義名反問答論門。若問十四難。若問世界及眾生有邊無邊有終始無終始如是等義。名置答論門。諸外道愚癡自以為智慧。破于四種論作一分別論。喻如愚人分錢物破錢為兩段。
譯:
從前摩羅國有位大臣。得了重病,他知道自己肯定要死了,便囑咐他的兩個兒子說:“我死之后,你們要妥善地分配財物。” 兩個兒子遵照他的遺言,在他死后,把財產分成兩份,可是哥哥說弟弟分得不公平。
這時有一個愚蠢的老人,對兩兄弟說:“我教你們分財物的辦法,一定能分得公平。把所有的東西都破開作兩份。怎么破呢?衣裳從中間撕開,盤子、瓶子從中間敲開,盆子、缸子從中間打開,錢也鋸開,這樣一切都是一半。”這樣來分財物,人們都笑話他們。
喻:
這就像外道修道者,只注意研修一種分別論。按說,論門有四種: 一、決定答論門,比如,一切人都會有死的時候。二、分別答論門。比如,死者必有下一世生。應當分開兩種情況:小乘極果阿羅漢一切漏盡,無有貪愛,后世中便不再生;貪愛未盡的就定有下一生。 三、反問答論門,比如問,人是不是最優越,就應當先反問:你是問跟三惡道相比,還是跟諸天相比?如果是跟三惡道相比,人就是最優勝的;若是跟諸天相比,人就不如諸天。四、置答論門,比如問十四個極難回答的問題,如問到世界和眾生有邊。無邊,有終始。無終始等一類問題. 因為問題的本身就包含著我見、邊見、常見、斷見等邪見在內,所以不應作答而應置之不論。一些外教修道人由于愚癡不明正理,又自以為具有智慧,他們就毀棄了四種論,另取了一種分別論。這種分別論就像前面說的那個蠢人一樣,分財物就把物和錢都破壞成兩半。